近日,备受广大学生、家长和老师关注的《2025—2028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》(简称“新白名单”)正式公布!
这份名单是中小学生参与竞赛活动的重要参考,直接关系到升学、综合素质评价等多个方面。与旧版相比,新名单发生了不小的变化,可谓是“大换血”!
究竟哪些赛事强势入围?又有哪些老牌竞赛遗憾离场?新名单背后透露了哪些教育新风向?下面,我们就为您带来全方位解读!

划重点!名单变化分析


深度解读:新名单透露了哪些信号?
通过对比新旧名单,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未来几年中小学教育的几大趋势:
1. 拥抱前沿科技,聚焦人工智能
新增的“人工智能大赛”、“人工智能辅助生成数字艺术创作者大赛”等,明确指向了国家对青少年AI素养和数字创新能力培养的高度重视。科技类竞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机器人、编程,而是向更前沿、更交叉的领域拓展。
2. 关注综合素养,强调“五育并举”
心理健康、安全应急、国防素养、传统诗词、戏剧美育等一系列新增竞赛,补齐了以往“重理轻文”的短板。这表明教育导向正从单纯的知识竞技,转向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培养。
3. 人文赛事洗牌,鼓励文化传承与创新
“叶圣陶杯”等传统作文赛事的移除,以及“鲁迅青少年文学大赛”、“讲好中国故事”等赛事的加入,预示着对青少年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要求发生了变化——不仅要会写,更要能结合文化底蕴进行思考与表达,传承中华优秀文化。
4. 规范化与精简化,提升竞赛含金量
名单的调整过程,本身就是一次优胜劣汰。移除部分赛事有助于减轻学生的竞赛负担,让保留下来的“白名单”竞赛含金量更高、导向性更强,引导学生和学校将精力投入到真正有价值、有意义的活动中。
总而言之,新“白名单”为我们描绘了未来教育的新蓝图。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,选择竞赛的关键,永远是兴趣与热爱。希望这份全新的名单,能帮助孩子们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舞台,在探索中学习,在挑战中成长!
(完)本文转载自GamerAsset,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