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第十五届全运会的官方银行合作伙伴,工商银行这次不仅拼金融服务,还玩起了“数字黑科技”。从支付到收藏,从线下到链上,这家国有大行试图用技术让体育赛事变得更轻快、更潮趣。
如果你还在掏手机扫码支付,可能就out了。工行推出了以十五运会吉祥物——白海豚“喜洋洋”和粉海豚“乐融融”为主题的数字人民币硬钱包。它不是一张普通的卡,而是可以别在钥匙扣上、无需联网、即碰即付的“魔法道具”。无论是在场馆买水、周边商店购物,还是搭乘交通工具,轻轻一碰,交易秒完成。这下,看比赛再也不用担心信号不好付不了款了。
如果说数字人民币负责“实用”,那数字藏品就负责“收藏”。工行依托自研的“工银玺链”区块链技术,推出了一套全运主题数字藏品,包括1款主藏品和10款运动系列藏品。每一件藏品都拥有独一无二的区块链“身份证”,不可篡改、可追溯。
主藏品“喜洋洋乐融融齐加油”将吉祥物与大湾区地标建筑融为一体,既可爱又有地域特色。而这些藏品不只是图片,更是体育精神的数字化延伸——你可以理解为“全运会的数字勋章”,收藏它们,就像收藏了一份可验证的赛事记忆。

不止于“币”与“藏品”:智慧系统在背后撑腰
当然,这一切离不开一个聪明的“大脑”。工行搭建的全运指挥中心,就像金融版的赛事调度中心。通过数据大屏实时监控网点运营、业务波动、服务质量,甚至能直接调取各地网点监控画面,快速响应突发状况。数字人民币交易动态、数字藏品发放情况,也尽在其掌握之中。
针对港澳与内地的跨境观赛需求,工行还上线了个人跨境支付通业务。香港观众或运动员通过手机银行输入对方手机号或账号,就能轻松完成汇款,不必再跑网点、填复杂单据。这也为数字人民币在未来跨境场景中的应用埋下伏笔。
工行这次的全运会服务,像一次集中展示:数字人民币拓展了支付的边界,数字藏品则试探了“体育+文化+区块链”的可能。与其说这是一次单纯的赛事合作,不如说是一场关于“未来金融服务该如何融入大型活动”的预演。而当吉祥物从海报跳进数字钱包、运动瞬间被刻在区块链上,这届全运会或许也将因此被以另一种方式记住。

(完)本文转载自元宇宙News,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。